杭州日报:新思维 | 不仅仅是打印,这家公司还要构建3D打印的生态圈-安德瑞源官网

杭州日报:新思维 | 不仅仅是打印,这家公司还要构建3D打印的生态圈
Tue Sep 12 00:00:00 CST 2017 作者: 企业动态 290

“业界流行着一个观点,即3D打印可以使用的材料很少,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。事实上,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做打印材料的东西数不胜数,比如,金属、液态巧克力、石块粉末、高分子聚合材料等,都可以作为3D打印的基础材料,而打印的过程也可以呈现多种形态,比如,颗粒堆积、液体凝固,最终形成千姿百态的产品形态。”

这两年,“3D打印”风靡创投圈。所谓“3D打印”,其专业名词是增材制造(Additive Manufacturing,AM)。与传统的对原材料进行切削和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的是,这是一种“自下而上”的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。

“打个比方,用传统的方法制造一个笔筒,需要把一整块材料削成一笔筒的形状,是一种由多到少的制造方式;而采用增材制造工艺,是把制造笔筒的原料变成颗粒粉末状,一点点地堆成笔筒,是一个不断增加材料的方式。”杭州徳迪智能打印有限公司的CEO应华说。

f5c50f1507204ebd9d97cece691e8a79.png

从材料、机器到工艺理念,徳迪打印这家位于杭州滨江区的创业公司,构建了一个3D打印的商业生态圈。在应华看来,3D打印是一种较为底层的制造技术,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制造方法,完全可以作为传统工业制造的补充,在制造领域占有强大的一席之地。


1、一份澳洲订单带来的转型


在接触3D打印之前,应华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,做的是智能家居及电子ODM产品。2012年,澳洲政府节能署(相当于中国的能源部)向创业团队定制了若干台智能插座,可以在不使用时自动关闭电源。应华原本打算采用数控加工方法来生产插座,但考虑到数控加工的过程比较浪费材料,就想尝试下其他的制造方法。当时正值“风口”的3D打印进入了应华他们的视野。

“从无到有”的“增材制造”,看似又环保又高效,但是尝试的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。当样品送到应华手上时,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时间,和数控加工的制作流程相比,3D打印耗时似乎更长,而且样品外观非常粗劣,强度和精度都不高,根本无法满足客户需求。

失望归失望,但商业嗅觉敏锐的应华看到了机遇。“3D打印是一种底层、基础性的技术,高效率、低成本的优势注定会带来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,再加上我们团队是制造业出身,对于机电、电子、软件等有很强的研发能力,完全有能力在这个领域进行开拓。”

b926a865e2524a8cb6aaf934d672311b.png

工作人员正在介绍公司产品

2012年至2013年,3D打印的概念风靡一时,资本纷纷入局,各种业态报道也不时地见诸报端。在这股“3D打印潮”背景下,国内涌现出了大量3D打印相关的企业,不过在应华眼里,热闹的表象之下也隐藏着巨大的泡沫。

“当时,国内的3D打印企业90%都在生产桌面机型,用户主要针对一些发烧友客户,产品以概念设计为主,使用场景非常有限。”应华认为,这就造成这项技术只能够“小打小闹”。很快,市场上的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,厂家之间的打响了价格战,而这并不是应华想看到的,他说:“3D打印技术真正的作用,应该是将技术产业化,批量打印和生产产品。”

以此为目标,应华带领自己的团队又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,并对国内外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,尝试打印各种样品。2015年杭州徳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应华希望让徳迪智能成为增材制造行业的战略领航者、生态系的整合者。


2、不同场景配备不同“3D打印”方案

 

滨江万福中心,是徳迪智能打印公司的总部。应华的办公桌上,摆满了各种3D打印的样品,比如笔筒、挂件、汽车零件、卡套等等,这些产品精致而复杂,仅仅看外观,很难想象它们的诞生过程。记者从一个双层镂空笔筒上看出了制作的痕迹:在笔筒壁上的镂空花纹边缘,材料有明显堆积的丝状物,这就是“增材”工艺的痕迹。

从材料到打印软件,再到打印设备,整个“增材制造”过程全部都是徳迪打印的研发成果,这也是应华所说的“3D打印生态闭环”:构建从软件、设备、耗材到行业服务的一系列行业布局。

 

ff7f82cc29214fb793c190e9a94744bf.png

目前,企业的打印设备按不同的应用场景分成桌面级、专用级、打样级以及生产级四种。桌面级设备主要运用在教育领域,为青少年提供3D打印学习课程的解决方案。企业官网提供了海量的3D打印模型,学校师生可以直接下载到移动终端,与打印设备联网就可以直接打印了,学生可以由此了解3D模型的建构,对“增材制造”有具体的感知;专业级设备的运用场景非常广泛,食品、医疗、军工、珠宝设计、汽车制造等领域都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“优化升级”,企业可以为行业配置针对性的打印设备,同时提供成熟的3D打印解决方案。

4f3df02693e145df9da9c016ebdfd633.png

图为3D打印机产品

而生产级的设备,可以满足“流水线”的产品生产形式。应华介绍说,流水线的操作形式有三种:一是单纯的复制,一条流水线上可以同时打印若干个一模一样的产品;二是同时打印出多个不一样的产品;第三,如果打印的产品体积较大,可以在设计阶段将该物体进行“拆解”,在一条流水线上可以同时打印该物体的不同部分,最后拼合在一起。在打印的过程中,设备会通过人工智能来判断产品最合适的强度和精度,保证产品精良的完成度。

精密打印过程的实现,来源于严格的质量管理流程。从最开始的概念生成,到确认市场需求,再到立项做研发,再到产品生产,德迪智能都有专门的设计研发生产及品控部门。比如,德迪智能自主研发的医疗专用机,搭配了浙江大学的专业团队共同开发了图形识别系统,支持医学CT、MRI等文件直接导入系统进行编辑,通过智能分析后,可自动生成合适的外骨骼固定支架。

“我们不仅为合作企业提供3D打印服务,也会提供3D打印设计思维教育服务,我们希望未来能够通过3D打印来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。”应华说。


3、多领域合作中拓展“3D打印”商业版图


为骨折患者“量身打造”的3D打印外骨骼支架,拆除之后该怎么办?应华给出的答案是:埋在土里,两三个月后就会自然降解。

听起来这非常不可思议,但应华的一番话,让记者放下了疑惑的包袱。应华说:“外骨骼支架一般都会采用玉米淀粉作为打印原材料,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自然分解,环保又安全,这正是增材制造的魅力所在。”

“业界一直以来都流行一种观点,即3D打印可以使用的材料很少,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。事实上,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做打印材料的东西数不胜数,比如,金属、液态巧克力、石块粉末、高分子聚合材料等,都可以作为3D打印的基础材料,而打印的过程也可以呈现多种形态,比如,颗粒堆积、液体凝固,最终形成千姿百态的产品形态。”

97ef116626894651b7532ecbd8d0d05b.png

企业正在展示打印机产品

应华说,当初选择增材制造这一行,也是看中了它环保、节能的优势。“在打印材料的选择上,徳迪智能始终会以环保为导向,利用增材制造的本质,充分发挥创意。比如,废弃的建筑材料是否可以打碎以后重新利用,进行3D打印?我们认为,这是完全有可能的,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之一。”

3D打印作为一项基础技术,企业正努力将它与更多不同的产业相加。目前,企业的合作伙伴已遍布制造业的多个领域:与卓尔珠宝成立合资公司,进行珠宝、眼镜的个性化定制打印服务;在医疗领域,和杭州新华医院、上海长海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医院的骨科达成合作,制造功能性义肢和外固定支架等医疗辅助产品,从三维扫描、智能建模到最后完成3D打印,提供一整套成熟的骨骼支架打印解决方案……

此外,徳迪智能还与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,在航天、电子、汽车、石化、冶金等多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,并将工业城市重庆作为自己的生产基地,与中国钢铁研究院合作,在重庆当地成立了金属材料研究生产研发中心,进行打印材料的研发和定制。

就是在这样的多领域合作中,徳迪打印正在逐步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。“我们希望结合中国的一流产业企业,一起把蛋糕做大,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也能出Stratasys、EOS、3DSystem这样的世界名企。”应华说,“比起竞争来,我们更希望合作,惟有互助共赢才是行业前行发展的动力。”